一、什么是抗菌药物?什么时候使用?
抗菌药物,是指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,只有在细菌、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人体炎症病变的时候才能使用。对于病毒性感染,抗菌药物是无效的。
抗菌药物的种类很多,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有青霉素类、头孢菌素类、四环素类、氯霉素类、喹诺酮类、磺胺类等。
二、抗菌药物公众使用的误区?
1.把抗菌药物等同于消炎药

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。
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起作用,起到“治标”的作用;抗菌药物所针对的是引起炎症的细菌本身,起到“治本”的作用。
2.感冒发烧、腹泻就用抗菌药物

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,抗菌药物无效。一半以上的腹泻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,用抗菌药物也是无效的。
3.频繁更换抗菌药物
比如,用抗菌药物1天,发热不好转,就认为药物无效,马上更换抗菌药物。实际上,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,起效需要一定的疗程。一般需观察2~3天,确实无效后再考虑更换。
4.一旦有效就停药,导致疗程不足
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时要达到一定的疗程。如果停药过早,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反复。而且,疗程不足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。
5.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,新的抗菌药物比旧的好
适合的抗菌药物就是最好的,并不是越贵的越好,也不是越新的越好。
6.广谱抗菌药优于窄谱抗菌药
如果窄谱抗菌药能杀灭病原体,不宜用广谱抗菌药,因为后者可能同时杀灭人体内的有益细菌,导致人体内菌群紊乱。
三、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?
1.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,会使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,发生过敏性休克、药物性肝损伤、药物性肾损伤、白细胞减少、血小板减少等风险相应增加。
2.不合理应用还可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。正常人的口腔、鼻咽、肠道等处都有大量细菌,菌群间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;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,使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,而不敏感细菌乘机在人体内大量生长繁殖,菌群间的平衡被打破,引发新的感染。
3.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更为可怕的是可能导致细菌耐药,甚至产生“超级细菌”,使有效的抗菌药物效果变差,或者完全无效。
四、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?

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:无指征的预防用药,无指征的治疗用药,抗菌药物品种、剂量的选择错误,给药途径、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。
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,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,要合理使用抗菌素。
1.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,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。
2.尽早查明感染病原,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。
3.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。
4.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、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。
(药剂科 涂雷 医务科 王宁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