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宁可千日不震,不可一日不防”。地震一旦发生,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间。所以,日常生活中应当学习、掌握应急避震知识,万一遭遇强震,就能减少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危险。这份地震自救手册值得收藏,关键时刻能救命!以下是五种常见情况下发生地震的安全急救知识,你一定要知道!
一、室内正确的逃生方法是什么?
震时是跑还是躲?
我国多数专家认为较好的方法是:
震时就近躲避,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
哪里藏身最安全?
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,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,可称其为避震空间。

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:承重墙墙根、墙角、坚固家具附近、厨房、厕所、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、以及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。
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:没有支撑物的床上;吊顶、吊灯下;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;玻璃(包括镜子)和大窗户旁。
如何做好自我保护?
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,脸朝下,额头枕在两臂上;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,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;保护头颈部,低头,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;保护眼睛,低头、闭眼,以防异物伤害;保护口、鼻,有可能时,可用湿毛巾捂住口、鼻,以防灰土、毒气。
及时切断电源火源
地震发生时,应关闭家中的水电设施来降低灾害风险,一定要确保切断保险丝或拉闸、关闭煤气阀门、关闭自来水阀门。关掉水电设施有两次机会:
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,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,即刻互相招呼:“地震!快关火!”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、煤气炉等。
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,再一次呼喊:“关火!关火!”并去关火。
如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,放在煤气炉、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会滑落下来,是很危险的。
家中常备“救命包”
将饮用水、高热量食品、婴儿奶粉、急救医药品、便携式收音机、应急灯和备用电池、绷带、创口贴、灭火器、手电筒、干电池、绳索、口哨、抽纸等急救药品物品打包并放在便于取到处。
二、室外正确的逃生方法是什么?
1、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:蹲下或趴下,以免摔倒;不要乱跑,避开人多的地方;不要随便返回室内。
2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:楼房,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;过街桥、立交桥;高烟囱、水塔下。
3、避开危险物、高耸或悬挂物:变压器、电线杆、路灯、广告牌、吊车等。
4、避开其他危险场所:狭窄的街道、危旧房屋、危墙、女儿墙、砖瓦及木料等物的堆放处。
三、行驶中的车辆如何避震?
1、驾车者应尽快减速,逐步刹闸,汽车靠路边停车。发生大地震时,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,无法把握方向盘,难以驾驶。必须充分注意,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。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,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。
2、要赶快离开车子。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,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的,而在两车之间的人,却毫发未伤。强烈地震发生时,如果你正在停车场,千万不要留在车内,以免垮下来的物体压扁汽车,造成伤害;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,掉落的物体压在车上,不致直接撞击人身,可能形成一块“生存空间”,增加存活机会。
3、为不致卷入火灾,请把车窗关好,车钥匙插在车上,不要锁车门。
4、乘客(特别在火车上)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、柱子或坐席等,降低重心,躲在座位附近。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,面朝行车方向的人,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,护住面部,身体倾向通道,两手护住头部;背朝行车方向的人,要两手护住后脑部,并抬膝护腹,紧缩身体,作好防御姿势。
四、搭乘电梯时的避震

1、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,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,一旦停下,迅速离开电梯,确认安全后避难。高层大厦的电梯,一般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。地震发生时,会自动地动作,停在最近的楼层。
2、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,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、求助。
五、地震过后做什么?
(一)震后自救守则
1、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,周围又是一片漆黑,只有极小的空间,你一定不要惊慌,要沉着,树立生存的信心,相信会有人来救你,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。
2、要保持呼吸畅通,挪开头部、胸部的杂物,闻到煤气、毒气时,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、鼻;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;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,用砖块、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,以防余震发生后,环境进一步恶化。
3、尽量保存体力,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,向外发出呼救信号,不要哭喊、急躁和盲目行动,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。
4、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,救援人员未到,或者没有听到援救信号,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,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,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。
(二)震后安全提醒
1、检查伤情
呼吸停止,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;
流血的外伤,立即直接压迫伤处止血,不要移动重伤员;用毛毯包裹伤员,以保持体温。
2、检查隐患
尽可能熄灭火苗。检查燃气管道、电线和水管,检查电器的受损情况。切莫触摸掉落的电线。检查建筑是否有裂缝和损坏。如果建筑有坍塌的迹象,要迅速撤离。
3、不要驾车,除非情况危急。不要穿越受灾区域去看热闹,这样只会妨碍救援行动。
4、谨防余震,做好安全防护措施。
5、地震时你和家人可能会失散,记下重要信息以便失散后相互联系。
6、大地震后的24小时内,如非紧急情况,请不要打电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