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“发热伴”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(SFTS)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(DBV)引起的以发热、胃肠道症状、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,简称“发热伴”,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感染。 二、怎么远离“发热伴”“发热伴”无特效疫苗,防蜱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。 三、预防措施(防蜱关键) 1.个人防护 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,扎紧裤脚、袖口,戴帽子。 使用含避蚊胺(DEET)或氯菊酯的驱虫剂(喷洒衣物和裸露皮肤)。 避免长时间在草地、灌木丛中坐卧,行走时尽量选择硬化路面。 2.环境管理 清除居住区周边杂草、落叶,减少蜱虫滋生。 家养宠物定期驱虫(如使用驱蜱项圈或药浴)。 3.高危人群防护 农民、林业工作者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加强防护,穿戴防护服。 接触牲畜后应及时清洁,并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。 4. 回家后检查 全身检查:重点检查腋下、耳后、腹股沟、头皮等隐蔽部位。 及时洗澡:冲洗可能附着的蜱虫。 宠物检查:定期给宠物驱虫,检查其毛发。 四、蜱虫叮咬后的处理 1.正确移除蜱虫:细镊子贴近皮肤夹住蜱虫头部,垂直向上缓慢拔出,避免扭转或挤压。不要用火烧、涂酒精、指甲油等方法,以免刺激蜱虫释放更多病原体。拔出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。 2.观察症状:记录叮咬时间,密切观察2周内是否出现: 发热(>38℃)、乏力、肌肉酸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皮肤瘀点、牙龈出血(血小板减少表现)症状。 五、就医及治疗 1.何时就医 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、出血倾向等症状,立即就诊并告知医生蜱虫接触史。高危人群(老年人、免疫力低下者)即使无症状,也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预防性观察。 2.治疗原则: 对症支持治疗:补液、退热、维持电解质平衡。 抗病毒治疗:早期使用利巴韦林等药物可能有效(需遵医嘱),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。 重症监护:出现多器官衰竭时需血浆置换、呼吸支持等。 六、日常注意事项 1.避免接触患者血液/分泌物:照顾SFTS患者时应戴手套、口罩,做好消毒。 2.宠物管理:定期检查宠物是否携带蜱虫,使用驱蜱药物。 3.环境消杀:蜱虫活跃季节(通常为春夏季)可对院落喷洒杀虫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