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伴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,出门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勤通风、打喷嚏遮口鼻已经成为多数人的行为自觉。而疫情期间,全国发生的多起家庭聚集病例让大家意识到,习以为常的共餐共食会为病毒传播创造良机,也让公筷公勺,分餐制这样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。 多人聚餐时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就是传播病原微生物,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,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,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,这些饭菜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,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被送入口中,引起交叉感染,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,公私筷不分中悄悄蔓延传播的。数据显示,中国属于胃癌的高发国家,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%,幽门螺杆菌存在于感染者的牙斑菌和唾液中,在不分餐无公筷的情况下,只要一个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,就有可能传染给其他共同进餐的人,这也是不少家庭“一人得病,全家传染”的重要原因。除了幽门螺杆菌,其它病毒等也会因此传播。 使用“公筷公勺”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,值得我们大力提倡。中华民族的合桌共餐除了饮食文化,还承载了很多情感因素。虽然一下子分开不太好接受,但是每人进食进餐使用公筷私筷分开,也不失为折中的方法。使用公筷公勺不会丢掉中华饮食的精髓,而会增添新内涵,形成新习惯。使用公筷公勺不会拉开你我的距离,而会传递爱。 以下是使用公筷公勺的特别提示: 一、餐桌上准备特征明显的公筷公勺。 二、使用公筷公勺后要将其放回原处。 三、取菜宜适量,不将自己碗里的菜再夹回去。 四、不将公筷公勺插入自己的碗中。 五、用公筷公勺取菜时不随意翻菜,不互相夹菜。 六、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时,不要大声讲话或相互交流。 七、使用公筷公勺打包餐后剩余食品。 八、除了使用公筷公勺,平时应做到分餐制。 |